游净居寺(并叙)
[宋代]:苏轼
净居寺,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、小苏山之北。
寺僧居仁为余言:齐天保中,僧思惠过此,见父老问其姓,曰苏氏,又得二山名。
乃叹曰:吾师告我,遇三苏则住。
遂留结庵。
而父老竟无有,盖山神也。
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,则世所谓思大和尚、智者大师是也。
唐神龙中,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,广明庚子之乱,寺废于兵火,至乾兴中乃复,而赐名曰梵天云。
十载游名山,自制山中衣。
愿言毕婚嫁,携手老翠微。
不悟俗缘在,失身蹈危机。
刑名非夙学,陷阱损积威。
遂恐死生隔,永与云山违。
今日复何日,芒鞋自轻飞。
稽首两足尊,举头双涕挥。
灵山会未散,八部犹光辉。
愿従二圣往,一洗千劫非。
徘徊竹溪月,空翠摇烟霏。
钟声自送客,出谷犹依依。
回首吾家山,岁晚将焉归。
淨居寺,在光山縣南四十裡大蘇山之南、小蘇山之北。
寺僧居仁為餘言:齊天保中,僧思惠過此,見父老問其姓,曰蘇氏,又得二山名。
乃歎曰:吾師告我,遇三蘇則住。
遂留結庵。
而父老竟無有,蓋山神也。
其後僧智凱見思于此山而得法焉,則世所謂思大和尚、智者大師是也。
唐神龍中,道岸禅師始建寺于其地,廣明庚子之亂,寺廢于兵火,至乾興中乃複,而賜名曰梵天雲。
十載遊名山,自制山中衣。
願言畢婚嫁,攜手老翠微。
不悟俗緣在,失身蹈危機。
刑名非夙學,陷阱損積威。
遂恐死生隔,永與雲山違。
今日複何日,芒鞋自輕飛。
稽首兩足尊,舉頭雙涕揮。
靈山會未散,八部猶光輝。
願従二聖往,一洗千劫非。
徘徊竹溪月,空翠搖煙霏。
鐘聲自送客,出谷猶依依。
回首吾家山,歲晚将焉歸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唐代:
王维
双燕初命子,五桃新作花。王昌是东舍,宋玉次西家。
小小能织绮,时时出浣纱。亲劳使君问,南陌驻香车。
雙燕初命子,五桃新作花。王昌是東舍,宋玉次西家。
小小能織绮,時時出浣紗。親勞使君問,南陌駐香車。
宋代:
王十朋
目逆神仙路,丹成未暇跻。雪深封佛垄,云暗锁桃溪。
流水无还有,乱山高复低。欲寻刘阮洞,归路恐成迷。
目逆神仙路,丹成未暇跻。雪深封佛壟,雲暗鎖桃溪。
流水無還有,亂山高複低。欲尋劉阮洞,歸路恐成迷。
清代:
陆求可
六花堆积满乾坤,一色更无痕。但分山水高低处,与林庐城郭江村。
蜡屐扶筇,印生屐齿,回首失柴门。
六花堆積滿乾坤,一色更無痕。但分山水高低處,與林廬城郭江村。
蠟屐扶筇,印生屐齒,回首失柴門。
明代:
祁顺
仕路驱驰十载馀,一官名秩尚如初。铨曹留得唐资格,不但开元有圣书。
仕路驅馳十載馀,一官名秩尚如初。铨曹留得唐資格,不但開元有聖書。
清代:
史善长
远树千堆合,平沙万井开。山通南北套,地接上中台。
日落明驼走,风声驿骑来。紫狐求不易,高阁且徘徊。
遠樹千堆合,平沙萬井開。山通南北套,地接上中台。
日落明駝走,風聲驿騎來。紫狐求不易,高閣且徘徊。
:
欧大任
寒城出祖大江涛,曾是从君水部曹。稍转云司劳削牍,更移兰省借挥毫。
星前入奏燕山近,雪后趋朝汉殿高。计最祠官应恋阙,可能归及荐樱桃。
寒城出祖大江濤,曾是從君水部曹。稍轉雲司勞削牍,更移蘭省借揮毫。
星前入奏燕山近,雪後趨朝漢殿高。計最祠官應戀阙,可能歸及薦櫻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