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听途说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
基本解释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道听途说的典故
一天,毛空告诉艾子:“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。”艾子不相信。毛空又说:“是两只鸭子生的。”艾子还是不相信。毛空又说是三只鸭子生的,艾子也不相信……这样,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鸭子,艾子就是不信。过了一会儿,毛空又告诉艾子:“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三十丈长、二十丈宽的肉。”艾子也不信,毛空又缩短到二十丈长、十丈宽,艾子依然不信。艾子问毛空:“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?肉掉到什么地方?”毛空说:“我说的话都是在路上听别人讲的。”于是,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:“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!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道听途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好说歹说 |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 |
大有可为 |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|
起兵动众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说雨谈云 | 元·汤式《赏花时·送友人观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说雨谈云口倦开,须发已斑白,风流顿改。” |
恶衣恶食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 |
大惑不解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销声匿迹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 |
遁入空门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 |
古色古香 | 宋 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 |